1月9日,三毛散文奖组委会正式发布第五届三毛散文奖获奖名单。在揭晓的获奖作品中,我市作家王芸的《纸上万物浮现如初》获得大奖,罗铮的《一江名赣》获得新锐奖。
获奖感言:
《纸上万物浮现如初》是一本缓慢生长的书,断断续续写了八年。这种缓慢,我觉得是与时间的悠长相匹配,也和这本书试图留存的“由来已久的美”相匹配。
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与朋友周璐在江西南丰石邮村跟着傩班跑了四天;最长的一次跟访,是去南昌县采茶剧团跟访魏小妹老师,前后有三年时间。因为自己设定的“在场”原则,推动我不断地向外行走,由之捕捉到了许多不可能从别人的作品里获得的体验,看到了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瞬间。在采访中,我能感受到正是一个个饱满的灵魂,一个个生命有温度、热度的倾情投入,他们的诚挚、专注、执拗,赋予了一项项“非遗”强韧的生命力,他们的人生历程与情感也与之紧密相连,交混在一起,而我有缘走近倾听、了解并以笔记录。
任何技艺、任何文化,都是靠人创生、传承并创新发展的,人是被选中的媒介,也是具有主动性的创造者,是灯灯相续的那一只只点灯、护灯的手,和一颗颗为之炽烈跳动的心。
写作的过程,对于我也是不断“扫盲”的过程,不断地打开我认知的“盲区”,每一题材的书写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知识边界,同时借助书写,也让我不断地自我更新和突破。我力求文本的文学性、艺术性,让每一篇有其独特的、与所写内容相匹配的“面目”。
写这些作品时,我抱持着钱穆先生所说“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同时我也很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要辩证地去看待。不能不加分辨地肯定,也不能不问缘由地否定。我力求写出关于这些“非遗”特定经纬度的真实状态,也就是它处于特定时空(包括地域、时代具体点位)的发展现状,立足现实,以具有现代性的眼光,也是站在时代所提供的认识高度,来看待和书写这些文化遗产,写出其形态背后的精神传承,牵连的文化根脉,也尽可能写出它们未来发展、传承、创变的可能路径,为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文学的力量。
我们民族五千年孕育的文化实在是浩繁、丰富、复杂,而我依然持有探究与书写的热忱,因之这也是一本未竟之书……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支持、帮助和关注的文朋师友!
获奖感言:
能够荣获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是对我和《一江名赣》的莫大肯定与鼓励,衷心感谢三毛散文奖组委会和各位评委!《一江名赣》是我近十年写作的成果,里面有我对毗邻赣江源头的家乡的深情眷恋,有我对壮美赣江和美丽江西的热情抒怀,也有我行走赣江流域的真情感悟。
我一直认为,要读懂江西,必须先读懂赣江这条江西的母亲河。读懂了赣江,自然就读懂了整片赣鄱大地,读懂了它所孕育的璀璨文明。因此,我常在南昌的八一桥上,静静远眺宽广的江水奔腾北上。我专程赶赴石寮岽,瞻仰赣江源头的雄浑清朗。我也登临过苏东坡加持过的石钟山,见证赣江注入鄱阳湖的大气磅礴。我还在广袤的吉泰平原,欣赏赣江中游的一马平川。我更多次攀上八境台,让章水与贡水合成赣江的壮阔场面填满我的视线。我甚至在家乡会昌,以及于都、安远、全南等地,驻足湘水、濂江、桃江、梅江之畔,感受一条条赣江支流的滔滔不绝。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的进程都是围绕江河湖海展开的。我愿继续以“赣江之子”的视角,用弥漫着赣江独有水腥气的文字,记述赣江和它滋养的大地,以及内中深藏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之光。
“三毛散文奖”是以浙江定海籍当代女作家三毛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面向全球华语作家征集作品,推出了一批优秀散文作品,培养了一批文学人才,在世界华语散文界和文学爱好者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