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胡左英女士其人其画
文/杨宝珍
近日,女友胡左英可谓好事连连:碧海云天国画陶瓷工作室.复式楼展厅甫一建立,其巨幅国画《木槿树•梧桐叶•老墙•雀与初雪的邂逅》又在江西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并入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继而《艺术鉴藏》等网站又专版介绍她的佳作……
周末的早晨,我应邀至她的工作室品茗聊天。赠我以《国画.陶瓷》之际,她盛情邀我为此刊写篇文字。因久未动笔,我颇为踌蹰,却终于架不住友情,只得硬着头皮一试。
朋友都说,她是个成功的现代女性。然而我更愿意说她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可敬且可爱的漂亮女友。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依我看来,她就象一朵盛开在太平盛世的牡丹花,在所有钟爱幸福与富裕的地方绽放着自已的别样风华。
与她初识于南昌市文联组织的“湖北采风”旅中。有同行者送给她一个雅号:神仙姐姐,或因她不仅工书画,喜诗词,还能唱善饮:开唱便感心动耳,举杯则势压群芳。最初的印象中她面如满月、眼如水杏,体态丰满,举止端庄,整个人看起来秀美大方,知性优雅。尤其,她笑的时候,颊上便绽开两个深深的笑涡,使她看起来又甜美,又温柔。
还记得7月9日,我在“玉泉岛”听完邱振中先生《当代艺术:阅读与创造》的学术讲座后与左英在一楼大厅巧遇,她提议“小聚一下”,遂有南昌市文联湖北采风团“四大美女”在青山湖畔散步聊天,在湖滨东路拖手挽臂地找寻酒店的记忆。最后觅得一恬静优雅处,我们靠窗围坐,谈笑风生,更时而拍照自娱,平添了一段欢乐的时光。
左英忒爱美。当我赞她发型好看她笑逐颜开,当我说她苗条了她会说我继续努力,当我夸某店旗袍真美,她会说带我去瞧瞧……她作息规律,晚上从不作画从不熬夜,只是散步,会友,阅读,或听音乐。
我们几乎日日在微信中相“见”,互动也频:第一时间为对方点赞或评论,分享美文、诗朗诵与音乐,赏析某幅画作,探讨某种社会现象……她有才却不清高,待人接物不亲不疏,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她有貌却随分从时,从不疾言厉色。据说她先生因盛情难却时而大醉而归,她虽不悦却从不作“河东狮吼”……
左英作画,只“唯心”不应景。对于画廊数次商请“包”她的画,她笑颜婉拒——在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的今天,“拒绝”不仅透露出她对自由创作的坚持,也折射出她的自信与从容。
身为一位师者,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为一位“书画痴”的妻子,她一句“只要你开心”无条件支持他专事书画研究与创作。她告诉我,一幅画从构思到成形,少则三两月,长则半年,曾有朋友要用一辆小车跟她换那幅《苇花深处》,她不肯割舍……我想,她工笔细描的,是画,也是诗,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对未来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憧憬与期许吧。
无须盛妆,自能在人群中雍容雅步;不必刻意,亦可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她一边从容过生活,一边将事业与爱好玩得风生水起,如此“有数”的女子,怎不令我钦佩又喜爱呢?
好的艺术作品是一扇打开的窗——窗外是婆娑世界,窗内是画者的心灵密语。进近她的画前,仿如春风拂面,周身笼罩着一层温润祥和的气息;又如一场微雨飘过,水意朦胧满地清烟,养眼又怡神。
《万紫千红总是春》、《盛日舞正酣》、《鸣》、《富贵满庭》、《水趣系列》、《鸿运当头 富贵满圆》、《和气满常》……观她的画愈多我有种感受就愈发清晰:“雅为上”的审美情趣与“和为贵”哲学思想,在每一幅作品中都如飞鸿印雪,印痕明显。是以我看她的画,每一幅都像是一位美人:线条为骨骼, 色彩为肉体,精神气是血液,刚柔相济,淡抹浓妆总相宜;或新月清晕、花树堆雪,或俏皮活泼、动若脱兔,皆神清气闲,秀雅脱俗,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联想。飞禽、走兽、繁花、苇草……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平凡的种种,经她的巧手裁剪后,垫之以丰厚的国学功底和人文素养,敷之以营造意境的色彩,注之以“唯意、唯心、唯美”的艺术追求,画作完成后无不显露出美人的气质与气象,施施然与观者对话、交流,时不时产生碰撞、共鸣。
她的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花草、鸟兽花开二枝。她以诗一般的情感和笔墨,为花鸟画注入了雅致清新又情趣盎然的意境。我想,绘画于她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也是一次精神与自然对话、借花鸟观照自身的一次修炼,更是她对平日“所思、所悟、所惊、所折服”的一次综合表达——写生,立意,构图,设色,点染 ……引领其技巧与方向的,其实是她的思想、情操或境界。
她画画,唯一的标准是美。她画的牡丹色艳态雍,虽浓墨重彩却脱尽俗艳;她画的荷静妍古雅、无不寄托着她祷福乞瑞的寓意……一幅幅细腻传神的作品,或含烟带雾、空灵悠远,从未觉孤寂冷清之愁;或花团锦簇、满纸和谐,向来不见奢华,惟觉秀雅。观她画作,时而能感受到古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闲情逸致。这与她广泛汲取唐宋元诸家之长不无关联。然她虽师古甚深却从不泥古,大胆将书法的线条、写意画的用笔、用色等方法技巧融入工笔画创作中,使画气韵更生动,格调更雅致。她还充满探索精神,几经努力后成为目前江西为数不多能独立创作巨幅国画的女画家。
“睡觉之外的80%时间我都用来画画,我的家也不像一个家,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画室……”显然,绘画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开心的日子,她猫在工作室酣畅淋漓地挥洒,快乐就此留驻;烦恼的时候,她伏在案前精描细划,惆怅就此消散。画室是家以外她呆得最多的地方,或已成为她生命的禅堂,她乐于在此修炼,时时收获发现的惊喜与创作的喜悦,或因这里原本就静静停驻着她的灵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支画笔,建立起她内心与美丽、善意、友爱的事物的联系与联想,只消一握起画笔,俗世的荣辱得失皆如潮水般逝去,她用线条与色彩,将人生百味细细烹煮,使其味淡而绵长,使其色雅而不俗。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