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珍
寒露时节,途经湖滨东路“玉泉岛”路段,看见湖边林荫道上黄灿灿一片。哦,栾花!脑中浮现出刘世南老先生的面容。三年前我“初识”栾花,正是同他在一起。同他一起走进一个民宅小院时,初次“认识”栾花的情形历历在目。
1
那是2018年9月8日,白露节气当日,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国功来电说:“世南老先生一直有个心愿,要去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位于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参观,他似乎预感到自己时间不多了,去的愿望比较强烈,我最近特忙,也不敢耽搁了……”我刚好要当面拜托先生给我们刊物写一篇“原创首发”稿,也就万缘放下,一同前往。9月9日一早出发,与刘世南先生、张国功父子、陶生、国平兄等诸友在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会面。陪世南老先生兴致勃勃上下三层楼参观毕,转去博物馆主人农耕兄内宅小坐。一进院门,但见一地金黄耀人眼目,细细的黄色花瓣铺了一地,我又惊又喜:“呀!今年桂花开得真早呀!”
朋友们都笑了起来。我才知道,这不是桂花,是栾树花。那铺了一地明黄灿烂的细小花瓣,是栾花。
一进正堂,见窗外花木扶蔬,灵动可喜,世南老先生就盛赞此处清雅,堪比《红楼梦》中荣国府的“荣禧堂”。席间,大家谈笑佐餐,氛围轻松愉悦。老先生胃口大开,吃什么菜都津津有味,时不时赞美女主人厨艺了得。先生右耳基本失聪,左耳也不敏,席间若我们说某句话他没听清,老先生就急忙扯扯“随身翻译”陶生的袖子:“他刚才说的什么?你说给我听下……”那孩童一般眼巴巴好奇又着急的样子,真令我忍俊不禁。
午餐罢,我们移步馆内喝茶聊天。世南老先生先用对联纸写下“荣禧堂”,又在我带来的册页上留下了珍贵墨宝。当时我斗胆递上一张纸条请求先生书写:“多读书,读好书,用读书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底。”但见先生略一沉吟,即书写了这么一段肺腑之言:“我九十五岁了,仍然天天手不释卷,即因所读所写,都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所以我每天总感到时间不够,有做不完的事,也就是享受不完的乐趣。这就能永保年青的心态。希望年轻读者们:多读书,读好书,用读书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底。” 老先生对晚辈的关爱之情跃然纸上。
他的字系软笔书写,刚劲有力,类似于瘦金体,笔画相对廋硬却又温厚隽秀。每一笔每一划都交待得清楚爽朗,从无拖泥带水的迟疑。那字不像是写出来的,倒像是钻刀刻出来的一样有力,力透纸背。
在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门前,我们7人合了个影,先生居中,卓然直立,双目炯炯直视前方,身上的衣服却是道地的“混搭”甚至是乱搭:内穿一件黑色长袖T恤,外穿一件灰色的短袖夹克外套,因为外套是短袖的,所以他的手肘到手腕部分的手臂正面露出了一截鲜红的袖子。但又不是纯粹的红,手臂背面又是黑色。我私下猜测,是黑色长T恤手臂处大面积破损,先生仍然不舍得丢弃,就裁下另一件局部尚能利用的破旧红色内衣,拼接在这件破T的手臂处,所以我们看见他露出的手臂正面红、背面黑,而且——左手肘红色布面上又有一块巨大的黑色补丁,下身则是一条旧得不能再旧的卡其色棉裤。奇怪的是,这样的打扮穿在他的身上也毫不违和,真真是“腹有读书气自华”。
2
第一次见到刘世南老先生,是在2018年6月30日的青苑书友会上。初次照面,96岁高龄的他面容清癯,但思路清晰,随处透露出一位长者的博学睿智,胸怀磊落,兼以如珠妙语,讲话中气十足,语言更是幽默活泼,书友会上时不时爆发出集体的笑声与掌声。面对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朋友与书友,老先生坚持站着说话以示“尊重”。
读书万卷,学富五车。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毫不为过。刘世南先生乃当世公认的“骨灰级”读书人,被称为钱钟书之后的一颗真正“读书人的种子”!他以图书馆为“家”是常态,即使除夕日,他老先生也要到四点半图书馆关门才离去,年年如此,风雨无阻。
著名学者马一浮、杨树达、王泗原、钱钟书、吕叔湘、朱东润、程千帆等都曾与他互通书信,讨论学术、争辩问题、唱和诗作。他与钱钟书通信十几次。杨树达称赞刘世南24岁时写的《庄子哲学发微》是“发前人之所未发”;钱钟书力挺刘世南的匡谬正俗文章“学富功深”,“指摘时弊,精密确当,有发聋振聩之用”;屈守元读过《清诗流派史》后写长信赋长诗称赞,说“有幸读君书,竟欲焚吾砚”……
当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刘世南先生有大学问,有大境界,有大情怀。因为他读书著作,不为名利,不求职称,只为喜欢;他节衣缩食攒下的一百多万元,全部用来助学寒门学子,给他们“精神与人格”的上升提供助力。而他自己用的沙发是捡来的,他身上穿的衣是补了又补的,他日常吃的饭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现场聆听,或与他交流,他的清气会照亮你,他的幽默会感染你,他的情怀会触动你……”
藏书家文候在微信评论中留言:吕叔湘先生称世南先生“古风当行出色”,程千帆先生说刘老的七古“苍劲斩截,似翁石洲”。从不轻易点赞的一些朋友也纷纷留言:代问刘先生好!向刘老致敬!……
他的新书《师友偶记》《在学术殿堂外》分享会结束,我排队请他在书上签名留念时,他笑呵呵的念出我的名字,问我:“你是我学生的学生吧?”我也笑呵呵的回答:“是啊是啊,我是您学生的学生。”
印象中,同刘世南老先生仿佛很熟悉。事实上,我同他总共才见过三次面。后来我想,之所以“初见”就觉得熟悉,或因我在《文笔》这本刊物上经常看见他的大名,也拜读过一些他的文章与学术思想之故。
3
最后一次见世南老先生是在省中医院住院部。2018年12月起,刘先生重感冒引发肺炎,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连春节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因年老体弱,刘老缠绵病塌数月,最终在现代医学和个人顽强的意志协力下挺过了生命的寒冬,又迎来生命的春暖花开。
2019年4月16日下班后,我同汪兄同去医院看他时,老先生正躺在病床上挂点滴。他孩子般似是抱怨又像是撒娇地说,不能起身,也没法看书,这日子过得没味道……他一边同我们聊天一边感叹自己“晨昏颠倒,不知白天黑夜”。当听我们说到今日外面“阳光明媚,繁花似锦”时,老先生眼睛一亮,露出孩童般的开心笑容。随即开心地向我们透露“医生终于答应过几天就让我出院”的好消息。
我和汪兄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词 “老小孩”。因为我们几乎同时想起了上次老先生同他的“亲热拉手照”。和老先生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都知道,满腹经纶的刘世南先生清不绝俗,风趣幽默,有时候更率真可爱得紧。那次在邹氏农耕笔庄他亲笔书写的“中书府”字牌下,我们都抢着单独跟先生合影。只见汪兄上前站定准备合影,世南老先生忽然童心大发:“来,我们两只手都拉着照相!……”我的手机“咔嚓”一声定格住这可爱的瞬间。照片上,刘老汪兄一老一少两个男人笑容可掬,他们挨肩并立、右手握着右手置于身前,左手握着左手反背于身后。
离开省中医院,步行至省体育馆门口,抬眼看见街边的“24小时智慧书屋”,我们就过去看了看。书屋里的书都很新,39元押金,扫微信即可借阅,15日内归还……不禁想到老先生嗜书如命,卧病数月,不能像以前一样,每日早出晚归沉浸于图书馆,是何等心焦与无奈啊。好在一周后出院,他又能与他深爱的书藉晨昏相亲了。想到这,我们不禁也为他感到高兴起来。
4
2021年4月12日,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拟在今年10月1号全面开业前,请一位文化名宿撰写文言体千字碑文,纪念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投资20亿“修旧如旧”、开发与重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这段历史。我立即联系著名作家、原江西省文联主席陈世旭老师,请他撰文。
陈老师一口回绝,语气中毫无商量余地,郑重向我推荐了江西师范大学的刘世南教授。他说他虽然没有见过刘老师,但看过刘老师的著作,很敬仰刘老师的学问。遗憾的是,当我托常与刘老碰面的张国功老师商请世南老先生撰写碑文时,被告知先生已经卧病在床,无法提笔了。
8月2日早上,无意中看见陈骥先生的微信跳出这句“平生风义兼师友,万古云霄一羽毛。泣别先生。”我心中一紧,赶紧点开张国功老师微信查看详情,看见他凌晨1点39分发朋友圈说:“我们终究要面对告别,也得学会告别。刘先生一路走好。”
我心下默然。在心里默默祷告:刘老先生一路走好。
当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各类纪念文章得知,刘老走时神色安详,了无牵挂。2021年8月1日22时,天气闷热,刘世南先生在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东区9栋的寓所,悄然离开了这个令他“深感幸福”的世界,享年99岁。这是自7月18日先生停止进食之后(仅食少量清水,若有人调了牛奶在清水中他觉察出来就不肯再喝)的第15天。我想起了一句佛经里的句子:身如琉璃,内外明彻。
8月4日中午,赣江浪奔浪涌。刘世南先生的水葬仪式如期举行。船过南昌大桥,弟子及亲友遵其遗嘱,将先生的骨灰和着鲜花次第洒入江中,骨灰和花瓣顺流而下,在江西省图书馆的江边新馆处打着旋儿,一位读书人的精魂就这样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他人世间最留恋的地方。
碧云天,黄花地,说的正是白露至寒露时节的南昌吗?风起时,居民小区的浓荫下、安石路、灌婴路、沿江北路……人行道边,飘飘洒洒一地落黄美得人移不开眼,原来是南昌随处可见的栾花。此时,我才发现它入俗却不随俗!栾花、红果、绿叶同期同树,在一日凉似一日的秋风里“撞色”热烈,把秋韵点染得五彩斑斓。每每经过栾花绽放处,我总不自觉地想起刘老先生。或许,二者有某种相似的特质吧。
栾树的花开得极为低调,聚伞圆锥花序,细细的黄色小花,生在树冠顶端,像是连体婴儿紧紧簇拥在一起,一味地朝着天空绽放。若不是秋风扫落一地碎花,经过栾树的人根本注意不到它的存在。当蒴果红了,红果、黄花与绿叶“撞色”强烈,美到无法忽视,栾树才从众多绿植中跳脱出来,牵扯着人们的视线。台湾学者蒋勋在《此时众生》里写过栾树“普通植物大多是花儿极尽娇艳诱惑之能事,果实则像怀孕了的妇人般安静满足,仿佛所有的激情骚动都平静了下来,然而像栾树这样的植物则相反,它的花儿是害羞谦逊的,果实却艳红一片,如火炽热,它所有的力量和美貌都在彰显着孕育的喜悦……”
栾花又开了。尽管它如此低调谦逊,当黄花、红果、与绿叶一起,栾树毫无争议地成了秋日南昌最美的风景。我又想起了刘世南老先生。愿先生在天国悦读度日,继续他独一无二的幸福生活。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