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区写意》
刊载于《星火》文学月刊 (1990年第四期)
阳光无奈地在房顶上徘徊
高压电线杆站得直直
无轨电车载走一个个等待
红绿灯眨着梦幻般的眼睛
古旧建筑倾斜在无数的惊叹里
邮筒遗忘在一角冷冷地泛着绿
每一寸空气都振动着声音
扬尘一排排牵起烦恼
立交桥发展到空中启示无穷想象
广告栏很疲惫很疲惫
垃圾箱怎么也装不完剩余
每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主题
生活永远没有岸没有岸……
2、《有关排球》(两首)
刊载于《江西体育报》(1990年11月2日)
《主攻手》
中国,以不屈的姿势
面对世界
拦网
随便地出手
处理着每一个球势
然后
扣向短平快的格局
于是,中国打成为
一个世纪的主攻手
《训练》
总是在平时
让球落满场地
不是诗人
却在汗水中炼字
炼每一个球成为
最恰当的词
后来,再在赛场的网上
排版
无数的掌声
便最抒情地朗诵
3、《秋天的印象》
刊载于《中师语文》报(1990年11月3日)
稻子成熟了
风,在铜号上
组织丰收的
音乐
人们纷纷取下
薄镰
刃口的光
和太阳一道照亮十月
这时,在广大的田野上
我看见,父兄的汗
流成盐
然后,被调进生活
而,村落被风染成
朴素的小路
人们就从这小路上
纷纷走进秋天——
4、《古江南·春》
刊载于《星火》文学月刊 (1991年第十期)
古江南到一条小巷子里去了
青石板上下着杏花雨
就下成了古江南的句子
推敲出一番平仄
古江南在浣衣女的搓搂中了
干干净净的服饰晾在屋檐下
就晾成了古江南的意境
满目滴滴嗒嗒
面对着古江南
我在今天变成一段很湿的历史
独自无声
5、《郑板桥》
刊载于《当代诗人诗选》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屈原文学丛书 (1993年12月)
郑板桥在画布之外
伐竹
伐他自己种的竹
伐竹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到今天还可以听见
郑板桥这个人
走过自己的名字时
(他的名字历史上的一座桥)
他发现脚下流动的全是
墨水
到达岸的另一边后
他就摇身变成了竹子
这竹子很多节很多节
后来
许多人也象郑板桥一样过桥
过桥后就开始数那竹子上的节
数着数着
就突然感到过去的中国
在自己的身边又瘦又高
6、《春天里凝视那叫“种谷”的东西》
刊载于《南昌晚报》(1994年4月20日 第三版)
在村庄的不远
在屋檐与炊烟的更低
我凝视:从家门里
搬出来的
去年秋天
春分已落水
寒气已消逝于燕尾
此刻
我凝视:万物与世界的
根底
父兄的手
从此抓住:生命
和收成的最初
在我凝的视下
用热爱农业的动作
向着珍贵光阴的更深抵临
就在水塘边
就在浸种这件农事的过程之中
我凝视:遥远的夏日和秋
将突围于此刻种皮的硬
突围于曾坚守于冬的最后的寒
形成:中国农业的
最终茂盛
7、《萝卜》(外一首)
刊载于《星星诗刊》 (1995年第十期)
萝卜深入民间
一寸一寸靠近冬天
靠近萝卜炖肉的大年三十
萝卜含而不露
作为大地深处的牙齿
紧紧地咬住了寂冷中的农村题材
萝卜在旷远的雪下
坚持着一种属于生命的春
并用一片片翠叶划破严寒中的世俗
和风
萝卜投身于现实主义的田园
赤着脚
向着生活中的清甜脆嫩一路赶去
萝卜默不作声
是一个平静且容易洗干净的名词
现在正以一种很纯洁的光在我的诗中
闪过
《老水车》
一头是旱
一头是水
老水车在旱水间
让农村的细节哗哗作响
木质的老水车
身陷贫困的年代
以敦厚、黑油油的品质
守住田头
在老水车的木架上
是古老的乡村把一代代的水
踩上坡来。是父亲
把汗水引向庄稼的痛处
回望故乡的老水车
其实是一首民歌的源头
哗哗作响的旋律
总是让人由黄转青
8、《在晚报新闻里眺望钓鱼岛》
刊载于《诗歌报月刊》 (1997年第八期)
今晚,我用灯盏和目光
照亮一张报纸的
一个部位:在那里我的祖国正在愤慨
正在一则新闻里
找到一个坚硬有力的词语:
义正辞严
好久了
太平洋用蓝色的波浪
一遍遍表达出平静的光芒
海风也梳理着人们热爱和平的愿望
而此刻
我正陷入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我的灯盏和目光
同时抵达一张报纸
报纸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征用我们所熟悉的汉语
抓紧自古以来就属于我们祖国的一块土地
今晚,我的灯盏和目光
将无法熄灭因为在我们祖国的一座岛屿之上
异国的灯塔正用一束刺目的光芒
挑衅我们的睡眠和梦境
今晚,我想了很多很多
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
也想起了广岛和长崎
想起了炮火硝烟中
曾无法安宁的人民和美好的诗歌
今晚,无论黑暗多深
无论夜雾多浓
我的视线都将穿越东亚的上空
去抚摸那古琉球国附近的岛屿
这是1996年10月份的一个夜晚
一则新闻就像一块烙铁一样
铺在了我的书桌上
作为共和国的一位青年诗人
我的想象能不被烤红?
我单薄的诗句能不被烤红?
9、《吴城》(外两首)
刊载于《江西风物赋》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6月)
我们在水上写诗
历史在水的怀里
翻船或启锚
还会有更多的诗人取道赣鄱
向着这一处名唤吴城的地方
靠岸
静静的江山
记住了年年如约而来的鸟
却记不住两个人
他们曾在一个人朝代的结尾处
厮杀。用将士的血
做着一个司空见惯的游戏
这游戏的名称叫做
成者王侯败者寇
每一个冬天
总有风在大声朗诵
每一个冬天
总有不变的翅膀和脚步
在这里寻找一种纪念的肃穆
写诗的人
来了一茬又一茬
苍茫的水上
仰望的脖子又累又酸
可谁能望穿
在这吴姓的河山里
王侯将相和一切的繁华
就是那飞去后又不再回来的鸟
《舒芬》
这是阳光很好的乡下
这是属于南昌的一处远郊
我回到老家梓溪
通过族谱遥望先人
遥望正德12年的明朝
那一年
油灯下熬出一身瘦骨的舒芬
在抵达都城之后
遇到了书生们仰望终生的功名
庄稼远了
在乡下做民办教师的父亲远了
南昌远了
一身瘦骨的舒芬
开始在那叫京城的地方
侍奉王朝
挺着直直的腰杆
做太子师
奏请天子远离游乐和奸臣
那时候
同朝的很多大臣都在同一种水里洗手
那时候
舒芬想起了南方老家的竹子
在抵抗着寒来暑往
守住不变的清芬和气节
笔直地逼向孤独的高处
《李烈钧》
在两千多年的沉重之后
在一个名叫封建的王朝
拖下的长长的阴影里
一团烈火从千钧一发的形势里
讨袁、护国
完成了一个名字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起义
现在是2002年的秋天
我在诗歌中怀念一段历史
怀念这位110年前
出生于江西的老表
从文、习武
过渡扶桑
在九江和湖口振臂高呼
支持辛亥革命的锋芒
割除男人头上的长辫和
帝王身上的龙袍
此刻秋阳下的江西山河静静
天气渐冷
越来越多的后人在淡忘着
上个世纪初年的历史转折
但我的诗词无法忘记
那一团烈火曾在
千钧一发的形势里奔腾
阻止了历史的倒流
10、《2008中国震撼》
刊载于《撼动的诗与魂——5.12汶川大地震诗祭》江西出版集团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在共和国的西部
在一个极普通的午后
在一个名叫汶川的小县
一场来自大地深处的震撼
让禾苗、房屋、山脉、河水和睡梦
突然间
都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孩子哭了
妈妈慌了
爸爸急了
老人懵了
共和国的时间凝固在四川
凝固在公元2008年的5月12日
凝固在这一天的14时28分
历史将永远铭记
课本正翻开在一个页码
妈妈正让婴儿咬住乳头
爸爸正用水泥砌着砖墙
奶奶才刚从午休中醒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坍塌
把我们的亲人
推入了废墟
大半个中国都在摇晃
历史如何能忘记
一位年轻的小学老师
用自己的身板护着他的学生
孩子被救出时
他自己的骨骼却已僵硬
一位16岁的男孩
连着几天守着一堆断砖残瓦
他一遍遍翻看清出的遗体
他说他的父亲就在里面
还有汶川县的县长
在三位亲人遇难之际
却一刻也未离开救灾一线的指挥岗
面对2008的这场大震撼
中国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低保老人捐出了生活费
孩子们端出了珍爱的存钱罐
打工仔把手臂伸向了采血的针头
飞机、专列、汽车
以及军人步行的脚步
都在向那一处被撕裂的土地挺进
破碎的钢筋混泥土和瓦砾中
多少带血的身子连同呼吸
都被及时救出
历史已悲壮地收藏
共和国的总理在废墟边哭了
中南海的领导胸戴白发鞠躬
共和国降下半旗志哀
中国人民含泪祈祷三分钟
面的这场难以躲避的震撼
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
地质板块的一次冲撞
已让一个民族
在一块叫作灾难的巨石上
磨砺出了强大的自信
和深深藏匿的温情
11、《对笔的一次凝视》(组诗选六)
刊载于《南昌诗派十六家》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4年4月)
笔
在我们的手上
左冲右突
带着一支名叫文字的队伍
深入诗歌
深入哲学
深入思想的高地和悬崖
笔
常常心怀忧伤
在深夜
用墨和夜色
染黑白色的纸张
此刻
我带着一支笔
在单位晚班
在右手的指节间
是磨了几十年的茧
《大雨中的江南》
河流在天空翻腾的江南
南唐后主留下泪奔与词藻的江南
千古的风流骑上叫做云的白马
一路绝尘而去
而我再次回来
以诗人的虚名
在南昌听雨
看赣江水涨
看滕王阁以水为镜
整好衣冠
看美丽的词藻慢慢锈成深绿
《再见黄鼠狼》
昨天中午
开车去乡下老家
看见一只黄鼠狼
在马路上
橫穿而过
黄褐色的影子
仿佛一道闪电
在草丛茂盛的乡间
突然出现
多少年了
没有看过这小家伙
受惊的童年
给鸡拜年的毒计
泥巴路上灰蒙蒙的夏天
都在记忆里
埋得深而又深
这不期而遇的小动物
就像一把铁锹
把陈旧的时间
挖开在面前
麻木的心被挖伤了
《装修工》
我家的房子在装修
装修工一拔拔进出着
水电工是一对夫妻组合
泥工是一对夫妻组合
木工是一对夫妻组合
刮瓷工也是一对夫妻组合
世上的夫和妻
是撑起家的构件
这一对对夫妻组合
在千家万户间进出
一个个新家
就在他们厚厚的茧里
长成了欧式中式和地中海式的堂皇
而他们的家
却一直跟着他们的手艺
在漂泊
《汽油味》
小时候
绿绿的解放牌汽车
开到老家的打谷场
把一袋袋的稻谷运走
我一身大汗
追着跑在车的后面
贪婪地闻着汽油味
闻着城市的味道
现在
我的1970年的生命
早已远离了老家
在城市的内部
奔走了好多年
笨重的解放牌
已经看不见了
各色各样的汽车
在我身边穿梭
麻木的嗅觉里
再也闻不到
那清清楚楚的汽油味
《春天的话》
昨天夜里
我把卧室的窗帘
拉开了一半
让一个季节的气息
进入我的呼吸
进入我的梦眠
哪料一场细雨
在我家窗台的廊檐上
以滴滴答答的声调
以唠唠叨叨的语气
说了一宿的话
说着节气上的中国
说着惊蛰下的农业
说着燕子飞回的喜悦
这絮絮不断的话
在湿漉漉的夜里
不知说了多久
把窗台上一株盆景
也吵醒了
12、《对“熬”字的一种解读》(外一首)
刊载于《江西文学作品双年选(2012—2013年)诗歌卷》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年5月)
熬夜的“熬”字
该怎么写
是水上煮着一万篇文章
旁边还准备着干柴
要把夜熬得更深
这时候常常是冬天
梅和雪在窗外
书生在屋内
此刻往往红袖添香
美女喜欢着郎才
哪像今天
“二代”们分外吃香
骨头瘦瘦的书生
早已老死
梅花带雪的冬天
放进了历史
“熬”字的写法
已被人们忘记
《鸟人家》
透过墙壁上的洞
我家浴室的排气管道
住进了一户鸟人家
春夏之间
幸福的鸟在此生儿育女
在干净的大清早
它们总是叽叽喳喳地叫着
用上最真的纯朴
与我们一家热情对话
消灭着钢筋混凝土间的冷漠
草木被衔来了
山水被衔来了
在啄血的翻飞之下
灰色的城市
被鸟们所低看
13、《家乡的诗事》(组诗选二)
刊载于《2014年南昌诗歌精选》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4年12月)
《在赣地》
长江
在鄱阳湖
摔成了碎片
赣江
在鄱阳湖
破镜重圆
安静的鄱阳湖
在夏天的浑浊与暴雨中
失望
失望的鄱阳湖
在秋天的下午
照见了一只鸟的回来
血在低低的土地里
喊叫
我的鄱阳湖
把一切都听得格外分明
《塘南》
这是一个柔软的名词
前一个字是水
是水中菱角的甜和刺痛
后一个字是夏天的风
是风中一只蜻蜓的美和飞起
这是万里祖国的一个小孩
在鄱阳湖的怀抱中
在德昌高速的臂弯里
在赣土红红的喊叫中
挣不脱骨肉相连的牵挂
这是县以下的一个乡镇
是我的老家
是村以上的一个中国单元
是心以上的一个暸望
14、《文火》(外一首)
刊载于《2015年南昌诗歌精选》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5年12月)
大火为武
小火为文
咆哮的鱼肉
在一场场武火中
喧闹我们的人生
而现在的我
身怀隐疾
需要15日持久的文火
慢慢熬煮一服服草药
祛风止痛
高山仰止
泥土低沉
当归党参陈皮
在清澈的水中
靠近耐心的文火
靠近一条舌头的轻舔
靠近一位书生般的情怀
说起了草本的一生
让我触及了
一个返璞归真的祖国
《下班》
一个日子
正在把白色的光
把昏黄的太阳
把祖国所在的经纬度
还给地球的物理意义
在一座城市的第22楼
我伸直绷紧的腰
从摇动的脖子间
听到了骨头的声音
以近似水响的力量
摇撼着我的中枢系统
我把办公桌上白晃晃的文字
像疲惫的蚂蚁一样的文字合拢
用手指在一部手机上
轻轻地打开了一首诗的来路
15、《枯萎是一种睡着》(外一首)
刊载于《2016年江西诗歌年选》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6年12月)
越来越多的落叶
有着夜色一样的去向
秋天被风和白露惦记着
铁丝一样的树木
绑架了我们所熟悉的天空
孤独的鸟巢
突然间被放大得多么晃眼
诗歌里的静物
将找到自己的家乡
劳累的生长
柔软的摇晃
都在完成从青到铜的故事
然后在灰褐色之中
以一种叫做枯萎的睡眠
梦见大地的黑暗与养分
《云系》
云系
从气象学里
移动隐而不发的雨
移动热带风暴在地球上的孤独
神把湖泊和树荫
倒映在天空里
把一个个朝代的英雄
推上凯旋的白马
让他们在一个乏味的下午
突然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和祖国
我们在顺其自然的时间里
把头发和芳香散开
大地的热汗
抽空了大海的盐和痛
云系在秋天的头上
好想哭一场
16、《街上飘满新手》(外一首)
刊载于《2017年江西诗歌年选》浙江联合集团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3月)
昨天傍晚下班时
坐同事车
去老城区
看见
一辆辆
后视镜上系着
红绸的新车
在吞吞吐吐
挤进城市心脏
一辆红色新车
在车屁股上
裸露着三行字
“女司机
魔合期
头一年”
让我不禁想到
车上的美女
在用臀部
摆动
一个城市的
黑色幽默和魔力
《无主题的早上》
窗外鸟在叫
老父亲因为背痛
出门走路
老母亲在熬粥
我在五点四十三分
醒来后
一直在床上玩手机
把用了两年多的
一部手机
玩得
像一块烙铁一样
懒而羞惭的我
感受着
世界的烫手和悖论
17、《繁花就在前面》(外两首)
刊载于2022年4月1日《江西日报》(9版“井冈山”副刊)
繁花的光景
在春深的地方
等候
现在还是春初
还是一场倒春寒
还是一场
突如其来的疫病
让我们暂别于
大自然之外
来不及看清楚
一朵玉兰的盛开
我们听从
号令如山的抗疫令
开始认真地
接受一轮轮筛查
在隐忍、克制中
使病毒
丧失传播之链
中国式的
家国温暖和力量
激荡起
病毒清零的决心
透过
渐渐清明的时空
繁花的光景
就在不远之处
等候
《凡人英雄》
从来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所有的英雄都来自凡人
这个春天
一直纠缠了人类好几年的
新冠肺炎病毒
再次以变异版在中国蔓延
累得睡在了椅子上的
医生
十几天无法见到小孩的
社区工作者
服务时间以年来计的
公益人士
无数在居住地变身志愿者的
公务人员
一个阳性母亲诞下的阴性娃
获得的五个医护妈妈
这些无法一一点数的凡人
都在这场疫战中成为英雄
《依然春天》
云与电
绿与光
白与力
天地因一场
叫做新冠肺炎的疫变
进入
一个异样的季节
雷已闪过
树已在深翠中
吞吐了
难以计量的清新空气
连日来
白衣为甲的医护人员
以铿锵之势
散开在
大街小巷
和更多需求者的身边
春分前后
我们忽略了
工作日和休息日
从不同的单位
以志愿者的名字
来到一个个叫社区的地方
做核酸检测点的服务者
雨从沉郁的天空里
时大时小地
下着
新鲜的植物
依然湿亮湿亮地
暴露出
属于时空坐标系的
固有形迹
古老的江南西道
秀美的南昌城里
生活有序
众志成城
抱薪互助的人们
同心协力
在写下四个字——
依然春天
18、《时间的重量》
刊载于2022年7月1日《江西日报》(9版“井冈山”副刊)
从上海的渔阳里
到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
从50余名成员
到近亿人的团队
从锤头与镰刀
到飞天的太空舱
从南昌城头的第一枪
到天安门前阅兵的铁流
一百余年的泱泱山河
装满了
一个国家的宏大叙事
装满了时间的重量
七月之初
又迎来了这一个
圣洁而庄严的日子
历史的册页
以描红的喜庆与隆重
在祝福
祝福从1921年之夏
开始叫响的一个名字
祝福
那永远奔腾着的
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
导航定向的力量
青黄相接的水稻
在幸福地灌浆和生长
鲜艳的红旗
迎风飞扬
锤头、镰刀的意义
依然质朴地指向人民
勇于自我革命的
胸襟
一直跳动新鲜的血流
江山的委托
无限的风华总是在澎湃
澎湃
一百余年来
无数日月星辰描画的
时间的重量
19、《那一支枪是一支笔》
刊载于2022年7月29日《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文化赣鄱9-12版通版)
那一支枪,是一支笔
一支以炮火为墨
以担当为笔胆的笔
在1927年8月1日的凌晨
书写下了一个属于英雄的故事
书写下了一座城市的另外一个名字
以前,人民把这座城市
叫做了豫章,叫做了洪州
叫做了隆兴府,叫做了南唐都
叫做了洪都,叫做了钟陵
也叫做了取意于昌大南疆的南昌
而那一支枪的笔只在一个清早
就果敢有力地写出了
“英雄城”这个全新的名字
命名了
一处彪炳共和国史册的
重要地理方位
那一支枪的笔来自汉阳造
发烫的笔管
是一个时代的忧心
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历史
作出的伟大选择
那勇于揭笔竿而起的写法
已载入了党史、军史和共和国史的
辉煌章节之中
就是依靠这支笔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
才被清晰地写了出来
就是依靠这支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美好
才被写得那么富有预见性
就是依靠这支笔
“沁园春·雪”后的美丽春天
才在雄浑的诗句中赋予了人民
就是依靠这支笔
一面鲜红的旗帜
才被描绘得愈加的光彩夺目
在那一支笔的谋划下
一支伟大的人民子弟兵
走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拥有了井冈山和瑞金
闯过了雪山和草地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经历了三大战役
在抗美援朝中保卫了家国的安康
并在新时代的今天
拥有了更加广远的海陆空
拥有了能前所未有地
捍卫祖国每寸领土与和平的尖锐之力
今天,作为一位南昌人
作为在军旗升起的地方生活的诗人
我的笔仿佛也染上了
一种淬火般的骄傲和荣光
即便用尽所有的修辞和文字
也写不尽一支人民之师的
来路、历程和无可限量的光明走向……
20、《献给国庆的诗》(组诗)
刊载于2022年9月30日《江西日报》(10版“井冈山”副刊)
1.《国家如此具体》
看见这两个字
我就想到
巍巍长城和漫漫边境线
把一片土地
像玉一样紧紧抱在心里
也想到
有父母和饭香的地方
就是我们
永远愿意回去的家
2.《国庆与人民》
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在今天
格外温暖而清晰
国家的浩大与尊严
在今天
用阅兵式
用广场和鲜花
用红色的旗
表达
在今天
人民从工作中
走出。在放松中
走上大街,走出城市
唱着赞歌,写着颂诗
所有的快乐
都与国运系于一身
3.《家和国》
太阳的金光灿灿里
平原上的老家
亮在了
一片金黄的视线上
高山仰止
稻子厚道而又谦恭
比所有的物质
都要实在而真诚
年岁渐长的我
一如清秋般的通达
一双越来越近视的眼睛
近得只能看见
简简单单的家和国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 邮编: 330046 电话:0791-83986935
赣ICP备2023004682号-1 技术支持:南昌广电全媒体科技有限公司